國際橋殼清洗機生產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發布日期:2019-12-02 作者: 點擊:
自198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工業與環境中心根據理事會的決議,制定了《清洗生產計劃》以來,該機構先后在中國、印度和巴西等8個國家建立了國家清洗生產中心,成立了金屬表面處理、皮革鞣制、紡織工業、采礦工業、制漿造紙、政策與戰略、教育與培訓、數據聯網和可持續產品開發等十個清洗生產工作小組。建立了國際清洗生產信息交換中心和相應數據庫,出版了《清洗生產簡訊》等刊物,并且召開了全球清洗生產會議,交流經驗、溝通信息、完善清洗生產技術體系及轉讓網絡,以促進各國清洗生產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聯合國清洗生產計劃歷史概括如下:
1989年5月,環境署理事會提出清洗生產概念。1990年10月,坎特伯雷清洗生產會議推出概念和網絡。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加強清洗生產的建議。1992年10月,巴黎清洗生產會議調整清洗生產計劃,使之成為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后續行動。
1993年5月,環境署理事會做出關于清洗生產技術轉讓的決定: 1994年10月,華沙清洗生產會議對世界各國開展清洗生產的情況進行了回頸和總結,并做出加強信息交流和清洗生產能力建設的決定:
1998年10月,漢城清洗生產會議簽署了國際:青涪生力宣言: 目前,美國、澳大利亞、荷蘭、瑞典、加拿大等國家在清涪蘭力立法、組織機構建設、科學研究、信息交換、示范項目和推廣等領域已取得明成就。連續通過式清洗機其主要工作領域概括如下:
國外清洗生產的政策、法規與管理
有效的政策、法規和管理條例是推行清洗生產的重要保障,國外許多國家都非當注重政策、法規的制定與實施。近年來,為推行清洗生產,確保清洗生產在環境和經濟持續協調發展中的作用,許多國家制定了 一系列推行、管理和監督清洗生產行為的政策、法規和管理條例。
經濟合作組織中的一些國家已把清洗生產作為環境政策中的首要問題來考慮,即對現有的和計劃進行的工業生產活動實施清洗生產。該組織要求各國政府對清洗生產的研究與開發、制訂清洗生產計劃和建立專門的清洗生產中心給予支持和資助,并在促進清洗生產技術轉讓、信息交流、生態標志和清洗生產審核等領域發揮監督和管理職能。